benshenmed(官方) 2022年11月16日
临床化学 200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糖化血红蛋白(GHb):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清蛋白(GSP):
人体中的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的N-末端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反应,其中90%与血清蛋白链内第189位赖氨酸结合,形成高分子的酮胺结构,总称为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清中的各种蛋白质与葡萄糖发生缓慢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反映的是此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约21天,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非常适宜的良好指标。
果糖胺与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清中的各种蛋白质与葡萄糖发生缓慢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各种血清蛋白质与糖的结合过程基本相同,蛋白质分子上非离子型的ε或α-氨基与醛糖上的羧基形成不稳定加合物,即席夫碱,这是一可逆反应,席夫碱既可解离为蛋白质与醛糖,又可通过amadori转位重排生成较稳定的氨基-1-脱氧-2-酮糖加合物,称之为酮胺。其结构类似果糖胺,故将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又称为果糖胺测定。
与血糖的区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全屏 最小
检验速记关闭
APP下载